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部长、粤港澳

来源: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8-1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今年是珠海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是落实珠澳合作开发横琴要求的开局之年,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 面对新地位、新方位、新定位,珠海的改革发展将爆发出怎样的新

今年是珠海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是落实"珠澳合作开发横琴"要求的开局之年,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纵深推进的关键之年。

面对新地位、新方位、新定位,珠海的改革发展将爆发出怎样的新能量?珠海的未来将呈现出怎样的新图景?对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部长、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王福强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

王福强表示,经过40年发展,各个经济特区发展呈现不同的状态。相对珠江东岸的深圳而言,珠海在经济规模、发展层级、城市能级上有着不小的差距,整体上处于特区发展"第二梯队"。但珠海注重发挥自身优势,探索出了一条具有珠海特色的发展之路,成为一座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

" 如果不是一个经济特区,不是承担着支撑国家战略的重大使命,珠海完全可以选择成为一个'小而美'的典范城市。但是,既然珠海处于改革前沿,承担着全面深化对澳合作的使命担当,就不能拘泥于过自己的小日子,而是要真正拿出新时代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与重大举措,在时代滚滚洪流中扬帆起航,走在前列。"王福强说。

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王福强指出,珠海在发展之初就站在了高起点上,并超前谋划了城市架构、产业布局、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在他看来,新的时代条件下,国家对珠海提出了新的使命,珠海要适应新形势,加强战略谋划,重点在"平台推动、机制设置、政策争取、重大项目"这几方面下功夫,通过一连串精准有力的组合拳,支撑珠海未来的高质量发展。

第一是要坚持全面开放。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珠海作为我国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正处于这个"双循环"的重要枢纽和节点上。珠海要将自身放置于国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大局中,坚持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相结合,以高标准市场和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同时,珠海也要发挥自身区位优势,积极争取并率先探索延伸适用港澳的自由港政策,力争成为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第二是要牢牢把握机遇。珠海现在处于"加速度"发展的最好时期。国家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区域战略,搭建了开放发展的高端平台,珠海正处于这些平台的关键节点上。港珠澳大桥通车后,珠海作为内地唯一与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陆桥相连的城市,地缘优势突显。粤澳深度合作区落地横琴,为珠海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提供了机遇。前期产业的迭代升级,高端产业的加速布局,为后期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珠海要把握这些机遇,实现自身发展突围与国家发展大局"同频共振"。

第三是要主动谋划高端产业。相对于珠江东岸,珠海的产业基础、产业实力仍有差距,产业巨头仍然较少。

要真正提升城市的能级量级,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中发挥核心作用,珠海要将培育更多的市场主体作为重要任务,形成"铺天盖地"与"顶天立地"相互支撑的企业生态。产业类别选择上,既要做大做强现有航空经济、港口经济、高端制造等业态,也要做好"无中生有"的谋划,积极对标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两新一重"(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的部署。

第四是要做好与深圳对接。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要抓紧打通两市"硬梗阻",积极谋划伶仃洋过江通道,有效接入深圳交通网络,配合深圳打开西向发展的大通道。要主动谋划深中通道、深珠通道通车后的区域产业布局,争取更多深圳企业来珠海落地;要配合深圳建设全球海洋经济中心城市,携手共建国家海洋协同发展区,发挥万山群岛的区位和功能优势,补足深圳缺少海域、岸线的短板,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向海图强,拥抱深蓝。要推动建设珠江口西岸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谋划建设深珠合作示范区,支撑珠海能级量级快速提升。

第五是要"借势港澳"实现自身发展。在新时代国家改革开放进程中,香港、澳门仍然具有特殊地位和独特优势。"十四五"期间,港澳要更加积极主动助力国家全面开放、更加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必然会优先借助周边区域的空间、产业支撑。借力港珠澳大桥等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珠海要主动对接港澳需求,在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支持香港在优势领域探索"再工业化"等方面进行谋划。尤其是坚决做好珠澳合作开发横琴这篇文章,推动珠澳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效,助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文章来源:《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网址: http://www.zgzlxxcy.cn/zonghexinwen/2020/0811/529.html

上一篇:深圳上半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逾4498亿
下一篇:上半年经济成绩单公布,新兴领域动能增强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投稿 |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编辑部|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版面费 |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论文发表 |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