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专访 | 碧水源董事长文剑平:污水资源化亟待市

来源: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08-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环保领域市场化程度不高,比如水务,各地都有自己的水务公司和水务集团,多多少少会形成一些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的保守性,在开发和公平性上就受限了,在需求端是萎缩的,支

“环保领域市场化程度不高,比如水务,各地都有自己的水务公司和水务集团,多多少少会形成一些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的保守性,在开发和公平性上就受限了,在需求端是萎缩的,支离破碎的。整体来说,我国的污水很多,但是大都不‘放’在市场上。民营企业占的市场份额都是零打碎敲的,没有市场怎么发展企业呢?没有强大的企业哪有创新的技术呢?没有创新的技术、没有企业怎么会搞好环保呢?”

碧水源董事长文剑平

创办于2001年的民营环保企业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身上一直有很多光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打破核心膜设备国外技术壁垒、引领本土膜设备在国际市场掌握话语权、环保龙头、2012福布斯中国最具潜力上市公司享受过高光时刻,也陷入过艰难困局,2018年,碧水源和其他许多民营环保企业一样,遭遇了现金流紧缩、资金周转困难等行业性冲击。接下来,这家环保行业的龙头民营企业与国资“联姻”,利用碧水源在水处理领域的核心膜技术和行业领先地位,快速打造国内领先的水处理产业平台。经历了近20年的风风雨雨,碧水源掌舵人文剑平对于解决中国水问题深有感悟。他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中指出,污水资源化将是解决我国水问题的一个关键,也是我国水处理行业未来真正的出路和市场。

01水务领域市场亟待改革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随着中国城镇化发展、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持续加速,供水设施面临升级改造和扩大规模方面需求迫切,供水和污水处理服务以及水环境治理等领域市场规模预计将稳步增长。碧水源创立近20年来,行业大环境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行业发展上遇到了哪些瓶颈?企业自身在行业变化中有什么值得借鉴的经验?

文剑平:碧水源在环保领域发展了20年,总体来看,我国水资源少、水污染较严重,水少就容易污染,水污染了供应量就越来越少,这是个恶性循环,所以我们一直坚持以自主研发世界领先的膜技术解决中国“水脏、水少、饮水不安全”三大问题。我国水最大问题是脏,MBR技术是唯一一个可以解决水脏问题的技术,其他的技术只是降低了污水脏的程度,这个技术通过膜分离和传统生物处理工艺有机结合,可以有效地把污水变成资源,也是当今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污水资源再生技术。我们已经在全国探索、推广应用了20年。但是这个技术,我们推广了20年,在污水处理行业里面有多少份额?仅有7%-8%。以我们国家的现实需求程度,这个技术不应该只占这么少份额,应该占到60%才比较理想。

这么多年在行业中发展,最大的体会,就是我国的环保领域市场化程度还不够,使得这个领域很难出现比较强、比较大的企业。世界500强企业当中,没有中国的环保企业,而法国就有两家进入世界500强的水务企业。市场开放不够,就很难让环保的投入变得更为高效,就很难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行业集中度。近几年,我国对环保的投入很大,效果也是不可否认的,但是投入产出的匹配还是不太理想。不理想来自公共服务领域里,有些并不是市场化运作,缺乏透明性、公允性,有时就筛选不到好的企业和好的技术。

环保领域市场化程度不高,比如水务,各地都有自己的水务公司和水务集团,多多少少会形成一些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的保守性,在开发和公平性上就受限了,在需求端是萎缩的,支离破碎的。整体来说,我国的污水很多,但是大都不“放”在市场上。民营企业占的市场份额都是零打碎敲的,没有市场怎么发展企业呢?,没有强大的企业那有创新的技术呢?没有创新的技术、没有企业怎么会搞好环保呢?这就是现实。

我认为环保领域,尤其是水务这样跟民生如此相关的领域亟待改革。水环境不好直接承受的是民众,水质不好直接受害的也是民众。民营企业在这个领域生存困难,发展艰难。尽管生存很艰难,我们还是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去争取。

国家产业政策引导产业发展,要在需求端进行设计,企业就沿着这个方向开发创新技术和产品。把需求端支撑起来,企业就知道怎样发展了。产业政策需要有连续性和系统性。如果一项政策今天有,明天没有。有这个政策时,企业把所有资源安排都放在这个项目上,甚至负债去搞这个项目,政策一旦取消,企业可能就死掉了。我们需要市场需求激发出来的产业和产品,而不是人为的创造供给。

02自主创新解决中国水环境问题

文章来源:《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网址: http://www.zgzlxxcy.cn/zonghexinwen/2020/0807/505.html

上一篇:绿园区召开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专班项
下一篇:总投资15亿元 启迪天府新区科技城项目落户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投稿 |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编辑部|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版面费 |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论文发表 |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