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迫切需求,“十二五”期间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坚持“有限目标、重点突破、加强创新、重视集成、推进产业、实现跨越”的指导思想,瞄准国家的重大需求和国际生物技术的发展前沿,着力自主创新,加强关键技术的研发和突破,提升生物和医药技术的整体竞争能力,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经过多年的科技攻关,“十二五”863计划生物和医药技术领域总体目标基本实现,获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科技研发能力和水平快速提升,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断增强。
一、总体情况
前沿突破:瞄准具有中国特色和优势的生物前沿技术,抢占一批国际生物技术研究开发的制高点。共发表论文7217篇,其中SCI、EI和ISTP论文5630篇,影响因子大于20的论文68篇(见图1);共申请发明专利3262件,获得授权1606件,其中国际专利209件(获得授权97件)(见图2);申请软件著作权 241件,获得批准230件;出版专著128部。(见图3)
图1 “十二五”期间863计划项目发表论文情况
图2 “十二五”期间863计划项目申请专利情况
图3 “十二五”期间863计划项目申请软件著作权/出版专著情况
产业发展:加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研发一批重大产品和关键共性技术,促进生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共获得新药证书10个,7个正在申报中;共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35个,48个正在申报中;成果创产值39.72亿元,利润9.944亿元,税收8.642亿元,新增产值超过1000亿元。
资源集成:加强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与共享,开发生物安全关键技术,为保障国家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有效技术支撑。世界微生物数据中心、人类遗传资源信息数字化、中草药DNA条形码鉴定等成就显著,为相关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安全保障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惠及民生:围绕改善民生健康的重大需求,加强重大疾病和慢性疾病诊疗技术研发和临床应用,提升我国整体医疗水平。化学发光免疫检测仪、五分类血液细胞分析仪、全自动血培养仪、POCT仪器等一批诊断仪器获得注册证书,戊肝疫苗、EV71灭活疫苗、大肠癌疫苗、宫颈癌疫苗、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等一大批疫苗上市或取得临床研究进展,抗淋巴瘤、乳腺癌、类风湿关节炎等多项抗体药物及相关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人才支撑:培育创新型生物技术人才,建立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生物技术人才队伍。项目参与单位共计1034个,研究人员共8948人,其中高级职称3022人,中级职称2504人,初级职称1157人,其他人员2265人。培养博士1213人,硕士1720人。(见图4)
图4 “十二五”期间863计划项目人才支撑情况
青年科学家专题共支持94位优秀青年人才牵头创新课题研究,已通过验收的43个课题负责人中,10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2名获得“长江学者青年学者”、2名获得“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名获得“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各类国家人才计划资助;1名入选《麻省理工技术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青年创新人物奖。
二、取得的重大成果
1.突破关键技术,抢占前沿技术发展制高点
“十二五”本领域支持的研究中,共有20余篇文章在《科学》《自然》和《细胞》杂志上发表。
2017年3月10日,《科学》杂志在封面推介中国科学家的4篇论文(见图5),介绍了天津大学、清华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在合成生物学发面的重大突破:完成4条真核生物酿酒酵母染色体的人工合成。这意味着人类在设计并合成复杂人工生命的过程中取得重大进展,我国也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具备真核基因组设计与构建能力的国家。
图5 真核生物酿酒酵母染色体的人工合成(3月10日《科学》杂志封面)
昆明亚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课题组建立了全球首例表达人类α突变蛋白的帕金森氏症转基因猕猴,运用CRISPR/Cas9和TALENs技术实现了世界首例食蟹猴和猕猴的基因敲除,相关研究成果在《细胞》等重要杂志发表,被评论为“靶向基因编辑技术建立人类疾病理想模型的里程碑(Milestone for targeted gene-editing technology promises better models for human diseases)”。统计数据显示该文章已成为迄今为止《细胞》杂志前5%高关注度学术文章,被选为《细胞》杂志2014年十篇最好文章之一和《细胞》杂志中国年度论文第一位。
文章来源:《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网址: http://www.zgzlxxcy.cn/qikandaodu/2021/0324/933.html
上一篇:基于部分调整模型的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
下一篇:康养产业全民关注的新兴产业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投稿 |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编辑部|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版面费 |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论文发表 |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