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政策及发展有了显著的变化,农村居民经济收入增加,部分家庭开始进入小康生活,农村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由于城乡二元分治政策的长期影响,使得我国农村和城市发展速度极不平衡,农村发展速度缓慢,城乡差距太大是我国社会矛盾的表现之一,但是城乡始终是我国建设的整体,不能单独发展,需取长补短方能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且,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土地面积占比较大,农村发展的好坏关系到社会发展根本,因此农村建设对我国社会发展尤为重要,而农业农村化是我国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城乡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因此政府部门要深入了解现阶段农村基础情况,结合国家政策,加快推进乡村战略实施。
一、现阶段乡村治理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1)乡村干部组织学历不够,“现任村支书的文化程度多为初中程度[1]。”大部分乡村组织干部几乎没有本科学历,而仅有初中学历,文化基础水平普遍不高,另外,基层干部服务意识不强,在政策落实中责任心不够,导致政策实施不到位,基层目标无法顺利实现,同时部分领导干部尸位素餐,消极怠工,耽误政策实施进度等问题,都是目前乡村发展缓慢的关键问题。
(2)由于社会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农村难以留住高学历人才,“大量农村人口以求学、就业等方式流入城市。[2]”从而导致农村经济发展更加迟缓,没有新鲜血液加入农村组织,农村改革发展陷入困境,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也存在很多问题,设施破旧,居民基本生活质量普遍较低,集体经济薄弱,大部分村庄都有负债,村民收入较低,同时很多村子收入只能靠土地承包,但集体土地少、承包期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事业更是难上加难。
(3)乡村发展建设规划有限,“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规模有限,亟须政策支持和产业规划[1]。”甚至大部分村庄没有规划建设,乱建、乱垦情况屡见不鲜;乡村执法队伍有限,难以根治乡村混乱无序等情况;同时部分执法人员素质不高,执法时言语形式不当,从而无法使居民信服。
(4)“村民自治是村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重要方式,是乡村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村民自治在实际落实中存在着诸多挑战[2]。”乡村居民对乡村建设响应度不高,参与不积极也不配合,而是冷眼旁观,乡村干部规划落实较为困难,更难提收益,居民合作意识不强,仅靠乡村干部和基层工作人员难以大规模改革乡村体制,实现乡村振兴。乡村发展仅靠政府资金补给,发展受限,自我造血功能不足。
(5)乡村干部群众法制观念淡薄,“但农民运用法治方式解决处理问题,依然有较大欠缺,人们习惯于“信访不信法”“找政府不找市场”,习惯“拉关系、讲人情、谈势力”等[3]。”在一些地区上甚至存在宗族势力、黑恶势力及黄赌毒等现象。且由于部分乡村居民文化知识欠缺,一次治理警告后容易再犯,有些居民甚至认为干部多管闲事对基层干部进行言语身体攻击,严重增加基层干部心理负担,基层管控亟须创新工作方式。
二、针对乡村治理困境提出的解决办法
(一)提高乡政府治理能力,完善相关制度
在以往的乡村系统中,由于生育计划等政策的实施需要,部分干部需要亲自到村民家中了解详情,这在完成政策落实的基础上也增加了干部与村民的交流,使干部更了解群众需要,但是随着后来乡村政策的改革,基层干部与村民的联系开始减少,除非需要乡村组织开具相关村内证明等,居民几乎很少能和基层干部进行沟通,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村干部的管理能力,干部对村民不了解,政策实施时也不知道如何有效调动村民积极性,从而导致乡村治理更加艰难,因此当务之急是需要加强基层工作者和村民的交流沟通,融入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生活中的真正问题,将村民问题与乡村发展结合起来,从而增加村民的集体建设参与度,促进乡村振兴顺利发展。
同时,乡村需要对相关政策做好宣传。乡村文化普遍较低,且老龄化严重,宣传方式不能仅用宣传标语,而是应该通过集体会议等方式让每一个居民了解政策内容;同时要建立政府阵地,增加群众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严格考察新党员,对于消极怠工、延误进度的党员给予警告或开除处分;定期进行组织培训,学习成功乡村范例经验,提高基层干部文化水平及基本素养。
文章来源:《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网址: http://www.zgzlxxcy.cn/qikandaodu/2021/0128/863.html
上一篇: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培育新兴产业的现实约束
下一篇:新技术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投稿 |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编辑部|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版面费 |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论文发表 |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