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培育新兴产业的现实约束

来源: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东北老工业基地新兴产业的发展归根到底要靠企业的支撑,但如果不能有效获取技术源,企业就无法保障进入新兴产业的可行性;如果市场需求不通畅,企业就失去了进入新兴产业的动

东北老工业基地新兴产业的发展归根到底要靠企业的支撑,但如果不能有效获取技术源,企业就无法保障进入新兴产业的可行性;如果市场需求不通畅,企业就失去了进入新兴产业的动力。由于新兴产业的前期研发投入较大、成本较高,技术的不确定性多、风险大,同时,市场仍处于培育阶段,短期的新兴产业企业及产业的市场实现能力会相对较弱。但从长远而言,新兴产业得益于技术的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会培育出新市场,创造出新需求,从而扩展市场空间、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极具发展潜力,会对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和国家安全产生重大和长远的影响。因此,只有解决了科技和市场方面的关键问题,东北老工业基地新兴产业的发展才能切实推进。综合东北老工业基地自身特点和发展培育新兴产业的特殊性,发现破解老工业基地新兴产业的科技约束靠资金,破解市场约束靠政策。以下就这两个方面进行逐一分析。

一、老工业基地培育新兴技术产业的科技约束及创新路径困局

企业的技术创新、技术源的获取有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和集成创新三条途径。这些途径在近年来东北老工业基地新兴产业的技术发展中却遭遇了严峻的挑战。首先,东北老工业基地新兴产业企业走自主创新的路径,难点就在于基础研发比较薄弱。国内外先进制造技术差距的根源在于基础研发阶段及科技管理阶段。我国长期以来重视应用技术,轻视基础理论科技研发的倾向,使得基础原理、基础性科技和共用性技术的研发和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巨大,东北老工业基地自主创新面临先天不足的困境,在短时间内在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取得重大突破和进展的可能性较低。其次,东北老工业基地新兴产业的企业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这条路上,所遭遇的最大问题是国外新兴技术的技术保护和技术封锁。科技管理严谨,新兴产业的高端技术一般都处于国外严密的技术保护之中,无法从国外厂商那里直接购买,企业只能靠购买产品、拆解研究,并购企业连带技术等迂回方式。一方面,有多个案例显示企业购买国外相关产品之后,由于材料工业、制造工艺相对落后,即使拆解也难以掌握原理和有效复制。另一方面,并购国外企业获取技术的成本叉极其巨大,一般规模的企业无法负担。最后,集成创新需要依托国外先进技术结合自身产业特点和技术优势进行整合,仍然会面临严峻的技术源问题。

二、技术创新的路径与资金需求

虽然老工业基地新兴产业的技术源问题如此严峻,但仍有一些企业突破重围,探索成功了新的发展路径和技术创新的成功模式,较快实施了新兴产业技术的吸收。其中,并购高技术企业、引进专项人才等方式,值得借鉴和进一步完善推广。

首先,在发达国家设立海外研发机构,实现研发国际化,是目前精密机床、轴等行业行之有效的技术转移方式。

其次,并购高技术企业,实施内部技术转移是新兴产业获取技术源的有效途径,我国在风能、核电等领域有过成功的个案。企业可以直接采用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使产品设计、工艺、设备等困难得到综合解决。但是涉及新兴产业企业的敏感技术,会受到政府的审批和限制,同时资金成本巨大,从现实情况看,后者更让企业望而生畏。新兴产业企业在转让技术时,由于拥有核心技术造成定价高昂,给并购方带来非常大的资金负担。

最后,我国目前发展较好的工业企业往往面临这样一种情况,改革开放初期的“钱从哪来,人往哪去”的资金缺乏和人员分流问题,而历经调整、改革、振兴后,企业在资金、规模、技术方面都有了良好的积累,现在企业最关注的问题转化为“钱往哪去,人从哪来”,如何引进。高端人才的匮乏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大瓶颈,而引进高层次专项“精英”人才是一种相对灵活、成本较低的新兴技术源获取方式。工业产业人才流动现在已无太多的限制,一些掌握成熟技术的人员也乐于创新创业,但人才引入企业后如何用好,后期工作、生活配套保障还需要有专项资金作为财力支撑。

三、突破技术约束的资金渠道

破解老工业基地新兴产业的技术困局必须有大量的资金支持,这部分资金从哪里来,如何分配、管理和运作,从企业的角度看,在企业自有资金有限的条件下,筹集技术创新资金的渠道包括银行贷款、资本运营和政府补贴。在信贷方面,可以通过推动银企合作,加大对轨道交通装备、航空航天装备、汽车整车及零配件等行业的信贷资金投入:在资本运营方面,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上市融资、企业债券、金融租赁和引进战略投资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和支持民营资本进入新兴产业。由于老工业基地企业以国家企业为主,政府专项资金对国有企业产生直接较大的影响,因此在这里重点探讨如何发挥好创新基金、担保资金、风险投资、引导资金等政府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按照以往的资金使用方式,国家技改资金、贴息贷款、专项资金分配到各个企业之后,无论资金规模还是资金使用方式的限制都难以满足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科技投融资平台的建设成为推动企业获取大量资金、突破技术源瓶颈的途径。

文章来源:《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网址: http://www.zgzlxxcy.cn/qikandaodu/2021/0128/862.html

上一篇:蔡家华:佛山工业技改投资总额为何连续五年居
下一篇: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优化乡村治理的措施研究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投稿 |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编辑部|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版面费 |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论文发表 |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