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防范园区平台腐败风险的对策 ——以重庆市江

来源: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1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重庆市现有国家级工业园区7个、市级特色工业园区36个,这些工业园区是重庆市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和构建内陆开放高地的重要支撑体系,担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

重庆市现有国家级工业园区7个、市级特色工业园区36个,这些工业园区是重庆市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和构建内陆开放高地的重要支撑体系,担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近年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发现园区平台也非一方净土,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不小压力。加强园区平台的党风廉政建设,有效防范腐败风险,成为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当前园区平台存在的腐败风险点

(一)权力集中弊端多

各类园区管委会作为政府的特设机构,承接了同级政府部门的大量行政授权和委托,权力高度集中,部分管委会的同一部室甚至主导了工程项目立项、勘测设计预算、采购招投标、现场管理、竣工验收结算等全过程。同时,部分园区平台为了有力地推进工作,其管委会主要负责人由区县级领导兼任,出现了一种政府各部门权力向园区管委会集中、园区管委会权力向主要领导集中的现象,而这种现象也成为了各类园区管委会用权失范的重要诱因。

(二)政企不分管理难

各园区平台普遍实行“园区管委会+园区建设公司”的开发模式,但部分园区管委会与建设公司政企不分、权责不清,未真正做到政企分离。一些园区建设公司并不独立决策,其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仅作为班子成员参与管委会分工,以公司为主体实施的项目决策、现场监管和结算等事务均由管委会负责,公司只负责具体的财务处理,公司财务成为管委会的“账外账”,存在一定的腐败风险。同时,部分建设公司的聘用人员被抽调到管委会使用,负责行政审批、工程监管、计量收方等事务,而这部分聘用人员工作关系灵活、流动性大,法纪意识相对较弱,腐败风险较高。

(三)腐败问题隐藏深

园区管委会的服务对象比较单一,大多是企业负责人及其相关工作人员。由于从事业务区域相对固定,企业平时办理相关手续不得不依靠园区管委会工作人员,相较于一般群众,更愿意与园区管委会工作人员搞好关系,非特殊情况下不愿举报其特定关系人,群众直接举报特定关系人的问题线索几乎为零。

(四)自由裁量空间大

部分园区平台制度设计过粗,赋予工作人员较大的自由裁量权。有的园区平台资金拨付制度设计简单,财务部门对拨款时间的早晚、拨款单位的先后有很大的决定权,有时候存在“压款不拨”或提前拨付现象,对接受拨付款项的企业影响重大;有的园区平台在招商引资上实行“一企一策”,对其在税收、土地、补贴等方面有较大的自由决定空间;有的园区平台在城市房屋拆迁过程中,现场工作人员对装修补助等级认定可以自由裁量,直接关系到拆迁对象的现实利益。类似的自由裁量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往往成为权力寻租空间,导致腐败问题多发易发。

(五)内部监督效果差

各类园区管委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一定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职能,但是作为本级政府的特设机构,无法设置人大、政协等同级监督机构。同时,在园区管委会纪委的设置上,除纪委书记外,管委会纪委委员和纪检干部普遍由管委会的其他干部兼任,一方面导致管委会纪委缺乏独立性,监督的权威性不够,尤其是对兼任园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的上级领导和管委会班子成员监督乏力;另一方面导致监督执纪力量薄弱,监督工作不够深入。加之在园区这类经济建设平台,相关业务工作才被认为是中心工作,而纪检工作被视为辅助工作,管委会的党政主要领导重视不够,甚至部分纪委书记自我角色定位不准,为了防止自身在经济工作中被边缘化,承担了大量其他业务工作,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二、防范园区平台腐败风险的江津实践及对策

重庆市江津区目前共有4个工业园、1个现代农业园区和滨江新城、四面山等七大园区平台,累计入住工业企业2272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78户,规模产值实现1274.4亿元,规模工业产值居全市工业园区第三位、全市区县特色园区第一位,是江津名符其实的经济发展主战场,为推动江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改革园区平台领导体制,杜绝直接干预

江津区深刻汲取张晓江案教训,明确规定区级领导干部不再兼任园区平台职务,改为“一对一”负责联系和“片区工作负责制”进行分管指导,既强化领导的发展监管责任,又保障平台规范运行,有效强化区委、区政府统筹监管和相关主管部门的行业监督。同时,成立区委工业经济领导小组和区委财经领导小组,强化顶层设计和政策引领,杜绝区级领导直接干预插手,也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负。

文章来源:《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网址: http://www.zgzlxxcy.cn/qikandaodu/2020/1010/714.html

上一篇:食用菌新兴产业体系发展的政策和法律支持<sup
下一篇:双千工程:强链补链激发企业新动力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投稿 |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编辑部|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版面费 |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论文发表 |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