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篇
国家示范工程落地,重大科技专项引领创新
2010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成为国家首批加快培育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标志着物联网被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对物联网发展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一年之后,工信部发布《“十二五”物联网发展规划》,提出要在物联网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关键标准研究与制定、产业链条建立与完善、重大应用示范与推广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形成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协同发展、安全可控的物联网发展格局。
2011年,国家发改委提出先期启动物联网在智能交通、公共安全、环境保护、农林业、智能家居五个领域的应用示范工作,并批复在“广州市开展城市智能交通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将广东广州物联网应用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该示范工程不仅是国家首批物联网示范工程,也是城市交通领域唯一的示范工程。
交通运输部从科技研发、工程配套和标准建设3个方面并行推进示范工程建设,2012年,设立了重大科技专项“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关键技术与应用”,从总体设计、共性基础关键技术、专项应用关键技术、标准规范制订4个方面,14个课题,重点攻关示范工程所需要的关键技术,以科研引领推进工程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成果,树立行业成功应用的标杆。
立足发展需求和科技前沿,强化顶层设计、落地成效
从项目立项至今,国内外尚未有对城市智能交通物联网开展系统性、体系化研究的先例,已有工作都是从物联网和城市交通两方面分别开展的,或者是小范围单体应用的试验,立项之初尚未见到覆盖城市范围,或者具有实际操作指导意义的交通物联网体系结构的整体设计和系统建设;物联网交通应用标准和系统实施效果评价体系基本空白;可用的低功耗、低时延、低成本、高可靠车路无线短距通信的关键技术有待突破;车路无线短距通信设备匮乏,产品技术支撑力度不足,没有成套设备可用;欠缺对城市交通物联网应用的业务场景分析,缺乏技术和设备支持,业务系统无法开发应用。
针对上述问题,项目开展了城市智能交通物联网应用整体设计,对城市交通物联网应用的业务场景进行全面分析,从城市智能交通物联网总体架构设计、共性基础关键技术、各类交通业务系统专项应用技术、标准规范4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总体技术研究主要为城市智能交通物联网的感知层技术、网络层技术、应用层技术和服务层技术设计。感知层数据采集与感知主要用于采集交通业务领域中发生的物理事件和数据,包括要素标识、定位、跟踪、视频数据。物联网的数据采集涉及传感器、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射频识别(RFID)、多媒体信息采集和实时定位等技术,项目侧重设计WSN在交通领域的应用。网络层实现更加广泛的互联功能,能够把感知到的信息无障碍、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地进行传送,需要传感器网络与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相融合。应用层主要包含应用支撑中间件平台子层和应用服务子层。服务层包括主要满足城市交通具体应用需求,在公交、客运、出租车、停车、交通枢纽、市政交通设施、城市桥梁、交通诱导等领域实现智能处理,通过城市整体应用驱动,牵引技术突破,强化标准建设。
项目总体研究体系框架
共性技术研究主要攻克城市交通物联网的基础共性技术,开展交通物联网中间件、安全体系、城市交通专用WSN等关键技术研究。公共技术与物联网技术架构的三层都有关系,它包括标识与解析、安全技术、网络管理。通过标准研究与制订,为跨领域城市智能交通物联网应用提供标准依据。
应用技术研究主要融合了WSN、RFID、OBU、GPS、北斗、视频等多种感知识别技术,在公交优先管控、调度管理、出租车防伪稽查、智能电召、停车服务、市政交通设施收费、交通诱导、桥梁监测等城市交通业务系统开展应用。从研发和应用交通要素信息精准获取与传输手段、构建交通要素辨识和身份认证体系、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智能业务处理3个方面开展建设。
关键技术突破,填补国际空白,推动国产化进程
交通专用WSN共性关键技术,是项目的核心基础技术之一。物联网是一个结合传感器、协同感知、协同信息处理、无线通信与网络、综合信息服务等多种技术的综合信息系统。而无线传感网络兼具感知与传递的双重作用,是协同感知的最关键环节,也是目前车路通信技术最为薄弱之处。项目集中国内高科研水平团队进行无线传感器网络交通应用协议(WSN-T)攻关。
文章来源:《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网址: http://www.zgzlxxcy.cn/qikandaodu/2020/0921/638.html
上一篇:太仓港区:风正时济,破浪前行
下一篇:游艇内精装的电气设计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投稿 |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编辑部|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版面费 |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论文发表 |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